7月31日晚,新加坡世锦赛女子4×200米自由泳接力赛的泳池边,12岁的于子迪创造了历史,成为世锦赛史上最年轻的领奖台选手,这一纪录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然而,正当现场的欢呼声尚未消散,外媒的质疑声音却如潮水般涌来,迅速占领了社交平台的热搜榜。
这一切,似乎早已在孙杨的预言中有所暗示:“12岁不可能游到2分09秒!她的肌肉发育程度和成绩提升速度,完全违背了常理。”美国的游泳媒体《SwimSwam》率先发难,主笔罗塔·莱斯在报道中,不无挑衅地用括号强调“12岁”,并不断暗示她的成绩来得过快,显得有些不合常理。更有甚者,他们将于子迪触壁的瞬间放大,面部因发力而紧绷的特写配上文字,“这张脸背后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?”
外媒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:“成绩提升过快”和“年龄存疑”。他们认为从半决赛到决赛,她的成绩提升了超过1秒,而两个月内在世锦赛上再度提速1.42秒,这种成绩提升速度显然违背了青少年成长的自然规律。更有匿名“专家”通过无端猜测,提出“她可能修改了年龄”的荒谬观点。如此风波迅速蔓延,尤其是在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中更显恶意,他们一边批评鲍尔教练为中国培养顶级选手,一边将这一成就视作“技术外流”的威胁,毫不遮掩地提出“我们的泳池智慧正在为对手培养神童”。
面对外媒的不公与恶意,孙杨的过往遭遇再次被提起。在2019年,他曾公开表示:“我们拿金牌,他们就说吃药;我们不拿金牌,他们又说水平落后。无论做什么,都有错。”这种对成就的偏见与偏执,常常成为中国运动员的标签。“2012年,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夺冠时,金牌还未摘下,BBC主持人便当面质疑她是否服药。”又如“2024年巴黎奥运会,张雨霏夺冠后,法媒曾以‘肌肉线条异常’为由做出不公评判。”
对于于子迪的成就,外媒的质疑声虽大,但她的成功绝非一夜之间的奇迹。8岁时,父母便将她送进了游泳池。那时,其他孩子还在怕水,她已经能独立调整呼吸,水性极好。每天放学后,当其他同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可以放心玩耍时,于子迪却早早投入到2小时的技术训练中。周末,她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去游乐场玩耍,而是要完成长达4000米的耐力游和核心力量训练。云开(Kaiyun)云开(Kaiyun)